內容摘要:優秀的項目離不開高素質的人才團隊。團隊成立之初,只有幾名核醫學專業的學生和2名鉗工師傅,隨著研發過程的推進,面臨計算機電子程序設計、自動化等方面的難題,于是,團隊不斷邀請中北大學、北京大學等國內頂級人才的專家、博碩士生加入。
關鍵詞:創新;國際標準;醫學
作者簡介:
核醫學顯像的重要優勢是能對惡性腫瘤、心血管等疾病進行早期篩查,由于人工操作已遠遠無法滿足廣大患者需求,智能化全自動配藥設備應運而生。為此,山西醫科大學輻睿智配團隊展開了研究。如今,我們團隊研發的輻射防護率和精確度均達到、甚至超過國際標準,是當前全球唯一可連續配制6~8種藥物的全自動設備,且價格僅為國外產品的一半,填補了國內配制與分裝領域的市場空白。
優秀的項目離不開高素質的人才團隊。團隊成立之初,只有幾名核醫學專業的學生和2名鉗工師傅,隨著研發過程的推進,面臨計算機電子程序設計、自動化等方面的難題,于是,團隊不斷邀請中北大學、北京大學等國內頂級人才的專家、博碩士生加入。2019年9月,項目依托的平臺被教育部批準為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為團隊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創新創業之初,由于缺乏資金,我們只能在簡陋的小車間里反復進行圖紙修改、零配件的加工與調整。在研發關鍵時刻,團隊導師和山西醫科大學給予了資金、技術和場地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一代樣機出來后,山西省分子影像精準診療協同創新中心和國內核藥龍頭企業中國同輻股份有限公司也開始為我們注資,加速了二代樣機研發和市場銷售。最初我們還面臨著國外對設備技術管控非常嚴格的困境,也沒有任何參考資料,在對于放射性活度測定儀這一項關鍵技術進行了上千次材料實驗后,我們偶然發現了用于軍工和核電站輻射監測的某材料,并得知西北工業大學對此材料研究精通,我們第一時間奔赴西安,展開合作。2017年第一代產品完成后,團隊進行了更加大膽的設計和構思,采用最先進的機械臂來實現配藥過程,開啟了更加智能化的研發之路。
(作者:張茜,山西醫科大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專業2015屆博士生,該項目為第五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高教主賽道金獎項目、最佳人氣獎)